close

 

CIMG0355-l.jpg

 

關於脈輪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.文/李強生

 

說到脈輪有點複雜

 

每一個脈輪都有七個個體的內涵

 

有人透過他人開啟所謂的脈輪,是有待瞭解的 

 

首先,你必須了解脈輪在印度的瑜珈體系裏,強調的人體的中脈系統。在西藏密宗的修行法門也有所謂的七輪修練法,透過呼吸與意識的鍛鍊來開啟身心的氣脈,其中包含了左脈與右脈的神經系統。至於,道家裏的除了中脈之外,強調的是前脈與後脈的系統;一般而言前脈是指經絡中的「任脈」,而後脈是指經絡中的「督脈」而中脈泛指「衝脈」或「沖脈」;至於,左脈與右脈比較偏向脊椎兩側的「華陀夾脊穴」所屬的自律神經系統。

 

其實,在每一個原初宗派,最早期的宗主是有其自身開啟氣脈的系統。只不過有的是密傳口授,不會公諸於世,因為怕所託非人,或者對方火候未到反而因為強求而有害,再者古代科技不發達有些身心氣脈細微變化難以解釋,所以,大多看個人造化,自力成就,僅少數入門者可成功。 

 

現在不同以往,科技昌明,思維多元與教育普及,加上現代醫學的剖析有了長足的進步,因此有機會揭開此一神秘面紗,讓眾人可以更了解自己,了解這多麼不可思議的生命體。 

 

開脈的細部結構一樣有分,肉身體、情緒體、理性體、心靈體、靈魂體、宇宙體、涅盤體這七個層次,一般所謂的「灌頂」是這樣的」灌頂者必須達到「宇宙體」以上層次而予以灌頂,傳統灌頂大多將自身能量傾入對方「意志輪」即所謂的「頂輪」經絡中的「百會穴」,而受灌頂者也必須達到「靈魂體」以上,透過身心氣脈的細微振動,傳遞相同的共振力讓對方身心同步共鳴,去經驗那不可思議與不可言說的一且豐饒與永恆的滿足,連生死都跨越了極致經驗。

 

記住,必須受灌者需達到「靈性體」以上,灌頂的深度力量才能發揮極致,否則就會像對牛彈琴一樣,很無趣啊。所以,禪宗比較不拘形式,他的一棒、一喝其實就是灌頂,與開啟對方身心氣脈的意思一樣,透過聲音聲波的強大振動,一剎那穿透對象的前四個沈重的體,快速讓對象身心「共振共感」(註一)。

 

一棒打下去也是,透過肉身體瞬間強烈的刺激,進而從肉身體剎那穿透直達靈性本體,揭露宇宙體本質是其手段,所以禪宗公案裏許多,被打、被大力捏鼻子、踹一腳、凹手指、大力壓頭幾乎讓對方滅頂等激烈手法,作用目的在此,現在很難做到了,因為,怕被告啊。

 

問題是如果灌頂者或者幫他人所謂開七輪的,是否能真的了解對象在哪一個層面,以及關卡障礙點在哪一階層?才能決定以何種方式手段為之,這叫做「對症施治」

 

就好像這個人明明是成肺炎,你一直把對象當成腳扭傷來處理是不是差很遠。

 

好了譬如說:對方一直卡在「肉身體」,那你是不是先解決肉身體的障礙會快多了。這就是有病就去看醫生,沒病只是勞累就睡,渴了就喝水,餓了就吃,坐太久了就起來動動,因為我們是動物不是植物或礦物,身體壓力大就去SPA按摩…等,不是挺好的嗎。 

 

當然,如果心情不爽就去發洩、去釋放,累積久的可以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師。長期生活慣性有心理疙瘩也有人去做「前世今生」,人生萎迷也有人去參加激勵營之類的,都很好啊,要知道這都是身體與心理層次結構中所欠缺的某一部份,而驅使你去找尋的解藥的過程。

 

了解這些有助於了解你自己是處在那一個層次,真正的障礙點在哪裡?記住你是你自己最好的醫生,你的內在身心智慧會驅使你去找「藥」醫自己。 

 

如果,你是障礙在「情緒體」,那就是跟個人情緒感受有關,特別是父母親、夫妻、家人、情侶、同事、朋友與其他公共空間的陌生人的情緒感知波動之對應關係。這時你也可以做家族排列等分析,來幫助你了解,受壓抑的結構。 

 

如果,你在分析與理性思維的「理性體」有障礙,也有相關的邏輯訓練可以幫助你,在日常生活沒有障礙,例如:職能訓練…等。 

 

如果,是心靈方面的「心靈體」受創,也有許多的心靈成長團體或個人諮商可以求助解決之道。

 

至於,「靈性體」的枯竭與匱乏,只有透過靜心、透過愛,才能讓你感受生命的豐沛與喜悅。

 

對於你本質來處的「宇宙體」是沒有任何障礙與需求的,因為,一切都已俱足,你的本質就是宇宙什麼都不缺,一切皆完備,亦無所求,你的一切行動本於宇宙的運行,只是自然而行,自然而止。

 

到此已沒有任何罣礙了,這就是「涅盤體」。

 

上面所講的是要你了解你的需要,然後行動,因為你會真正的了解自己,自己的身體心理與一切奧秘力量。

 

透過他人的力量是輔助是間接,最重要的除了他人的力量,最強大的力量還是來自自身,自己才是重點,解鈴還需繫鈴人,如此你會了解,你需要的幫助與力量在哪裡,也會了解開脈是什麼,不是只有看氣脈,氣只是其中的仲介者,是「介質」。核心力量來自覺悟的本質,這就夠了。他會引導你找到一切答案的。 

 

*註一:即當一個物體發聲振動時,另一個物體也隨之振動,這種現象稱為共振。凡是共振的兩個物體,它們的頻率相同。而共感係指心理情感的深層感受到相同覺受稱之。

 

7-body-1.gif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強生 的頭像
    李強生

    Yun yan meridians’ art center

    李強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